中国的银行面临新的贷款困境

香港,4 月 1 日(路透社 Breakingviews 专栏)—— 中国的银行正酝酿着新的麻烦。政府正往四大银行注入 5200 亿元人民币(720 亿美元)资金,期望以此推动由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但执行政府的要求已开始给银行带来一些压力。

从表面上看,中国银行(601988.SH)、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601328.SH)和邮储银行(601658.SH)周日公布的定向增发方案似乎颇为优厚。这些新股的发行价较其 20 日平均股价溢价 8.7% 至 20.1% 不等。然而,在中国,国有资产通常不允许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出售。

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陈淑金表示,这些银行此次发行股份的价格是账面价值的 66% 至 76% 之间,这是大型银行首次以低于监管最低标准的价格出售股份;她认为这表明政府对这些银行的股价表现 “信心有限”。

表格展示了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重组计划 。

可能还会有更多资金注入:据彭博社去年报道,政府计划向中国六大银行注入 1 万亿元人民币资金。所以,工商银行(601398.SH)和农业银行(601288.SH)可能会是下一批接受注资的银行。

这首批注资将使这四家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提高 1 个百分点。如果目标仅仅是在银行业面临创纪录低位的净息差以及增长乏力的盈利状况时给予一定支持的话,这样的注资效果还算是可以接受的。

但中国政府一直依赖金融部门来刺激这个规模达 19 万亿美元、依赖出口的经济体的消费支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3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4%,而美国这一比例为 19%。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也依然疲软,这抑制了消费者信心和信贷需求。

一些银行一直在扩大其个人贷款业务规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去年的个人贷款业务规模增长了近 7%,交通银行的增长幅度超过了 11%。但据彭博社报道,这些大型银行这样做的方式是提供低至 3% 的贷款利率,而两年前这一利率高达 10%。风险已经开始显现:交通银行去年的个人不良贷款率上升了三分之一,达到 1.08%。

在遭受房地产危机的重创后,中国的银行或许正朝着陷入另一场危机的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