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我国已发6.2 万亿元债务

我国在 2025 年通过债券市场实施了创纪录的融资计划。根据财政部和权威媒体披露的信息,截止当前,已发行1.8 万亿元特别国债4.4 万亿元专项债,合计融资规模超过6.2 万亿元人民币(约 8500 亿美元),均达到历史峰值。

2025 年,我国政府发行了1.3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较 2024 年的 1 万亿元增加 30%520。这一债券品种的期限普遍在 10 年以上,资金主要投向两大领域:

“两重” 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8000 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升级、能源安全、科技创新等领域,例如半导体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电网改造等11。

“两新” 政策(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5000 亿元,其中 3000 亿元支持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2000 亿元用于制造业设备升级,直接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12。

此外,财政部还发行了5000 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间接支持实体经济510。两项特别国债合计规模达1.8 万亿元人民币(约 2500 亿美元),创下中国历史上单一年度特别国债发行的最高纪录。

其中,3000 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直接带动相关销售额超 1.3 万亿元,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 15.7%。

2025 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为4.4 万亿元人民币(约 6000 亿美元),较 2024 年增加 5000 亿元1011。资金重点投向:

房地产市场稳定:部分资金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房,缓解房企债务压力,同时稳定房价预期10。

隐性债务置换:8000 亿元专项债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降低债务风险10。

新质生产力培育:支持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升级11。

专项债的扩容不仅扩大了基建投资规模,还通过结构性安排化解了部分领域的风险,体现了 “稳增长” 与 “防风险” 的平衡。

2025 年中国政府债券总发行规模(包括特别国债、专项债、普通国债)预计超过11.86 万亿元人民币(约 1.6 万亿美元),较 2024 年增加 2.9 万亿元10。这一规模不仅刷新了中国历史纪录,也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年度财政支出。

尽管债券发行对经济有短期提振作用,但市场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仍存。2025 年中国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 / GDP)预计升至 70% 左右,接近国际警戒线,同时,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的资金投放还存在 “时滞”。这可能导致政策效果在下半年才集中显现,与经济复苏节奏不完全同步。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