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消费者物价已跌至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突显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存在的通缩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表示,衡量通货膨胀的基准指标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 2 月份同比下降了 0.7%。这一下降幅度比路透社对分析师进行的调查所预测的更为剧烈,扭转了 1 月份 0.5% 的小幅上涨态势,也是自 2024 年 1 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通缩是个问题,因为人们预期价格会降低,所以当下几乎没有消费的动力。这往往会拖累消费,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月份物价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农历新年假期比往常更早这一因素的影响 —— 在农历新年期间,人们进行了数亿人次的出行,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和消费。今年的农历新年假期全部在 1 月份,而之前的农历新年假期会延续到 2 月份。这意味着 2024 年 2 月的物价对比基数要高得多。
国家统计局表示,扣除春节错月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将上涨 0.1%。中国剔除食品和燃料等价格波动较大项目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下降了 0.1%,这是自 2021 年 1 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追踪批发价格的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在 2 月份同比下降了 2.2%。自 2022 年 10 月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 29 个月处于下降状态。
高盛的经济学家在周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抛开暂时的季节性因素干扰不谈,在过去两年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所反映的通胀率一直都过低,这凸显出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
中国经济持续受到居民消费支出疲软、就业前景不明朗以及房地产行业长期低迷的拖累。在国际上,由于美国不断加剧对华贸易战的压力,长期以来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也面临着被挤压的局面。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规划部门)主任郑栅洁上周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国内需求不足以及部分行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北京为 2025 年设定了 5% 的宏伟经济增长目标,这与去年的目标相同。同时,中国还将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从去年的 3% 下调至 2%,这表明中国政府认识到了持续存在的通缩压力。
但在上周备受期待的立法机构大会开幕式上,尽管政府强调了刺激消费的必要性,却并未宣布大规模的刺激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
周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场边会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今年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任务将 “艰巨” 且 “面临压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强调,政府正在 “全力以赴稳定和恢复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他着重提到了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为 4.4 万亿元人民币(6080 亿美元),其中部分资金将被用于收购已建成的商业住房。所收购的住房项目将被改造成保障性住房和职工宿舍。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
这一天天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