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过于求 中国或难改变短期的通货紧缩的状态

中国通货紧缩压力的加剧,有可能在季节性因素造成的价格扭曲消失之后,仍长期持续下去,除非政府消除经济中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因为正是这种产能过剩给物价带来了下行压力。

今年 1 月和 2 月,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通胀率自 2021 年以来首次转为负值。尽管今年农历新年比往常来得更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个月物价出现负增长,但物价下跌幅度远超预期,这表明即使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通胀水平依然疲软。

对于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和野村控股株式会社(Nomura Holdings Inc.)等全球银行而言,它们担心的是,如果强劲的生产规模超过国内需求,消费者物价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可能会一直处于下跌区间。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短期内更优先考虑人民币的稳定,而非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因此要使中国摆脱通货紧缩,很可能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能力。

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中国区主管王丹表示,最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 “很好地表明,这种通货紧缩环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并非短暂的情况”。“产能过剩,再加上相对保守的货币政策立场,会延长这种通货紧缩压力,而不是缓解它。”

根据花旗集团和野村的估计,居民消费价格通胀率可能会回升,但在 3 月份也只会回升至接近零的水平。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们对全年通胀率的普遍预期是增长 0.7% 。

在过去两年里,经济学家对中国通胀的预测一直系统性地高于实际通胀数据。

2 月份,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通缩压力显示出蔓延的迹象,服务业价格下跌,耐用消费品成本下降。中国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因素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 2021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花旗集团的经济学家(其中包括纪新宇)在周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由于要实现消费者信心的持续恢复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市场是否触底,因此中国可能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将是缓解工厂端通缩的关键。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