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补贴政策效果正在下降 可能存在造假

路透-北京-2月28日电- - -文蔻蔻(Coco Wen)刚刚使用中国的消费者补贴,以原价三分之二的价格购买了一部新的苹果手机。与此同时,她正在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

31岁的她在一家旅行社工作,随着中国人减少出境游,这家旅行社现在的工资甚至低于疫情之前。她说:“以往过生日,我叫上好朋友一起吃顿丰盛晚餐,但今年我取消了生日会。”

“我们家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只买必需品。”文蔻蔻说,他现在在家做饭,而不是出去吃饭。

中国最近推出一项家庭消费刺激政策:以旧换新,这是一种针对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国家优惠”计划。

澳新银行(ANZ)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这是中国政府最常用的消费刺激政策。2008年经济危机时,该国政府就用这种政策挽救消费,可是从5到6年的周期来看,这种政策打乱民生消费周期,透支了未来消费能力。“

中国国内一位不具名经济学家告诉路透社,这种政策极易导致腐败和虚假优惠。本次补贴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地方政府已无力支付这种成本。据他所知,新冠疫情期间,由各大医院垫付的核酸检测费用,至今仍未收到防疫部门的报销。

文蔻蔻也告诉路透社,她本想在京东商城购买一台平板电脑,按中国的消费补贴政策,可以获得15%的优惠,但是文蔻蔻发现,这种优惠不能跟京东电子购物卡同时使用。他说:”我不明白,购物卡是京东商城的优惠,而国家消费补贴是国家出钱,为什么不能一起使用。她认为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该产品本身就能优惠15%,所谓的国家消费补贴只是一种优惠打折的游戏。“她认为,这是虚假的补贴,真正的国家补贴根本不存在。

随着北京与华盛顿开打第二场贸易战,中国的内需市场成为对冲贸易战的关键,中国的老百姓将成为产能过剩的最终买单者。

上述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已经将5%的GDP政治化,为了保增长,中央银行和中国财政部不惜突破财政赤字红线,生拉硬拽到5%,同时宣布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该政策不仅不能节制日益增加的产能过剩,相反,还会近一步刺激工业产能更加过剩,同时加剧通缩压力。

“中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标普全球(S&P Global)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在其国内,这对价格和利润造成了压力。对外,它正在增加贸易战中带来的风险。”

在这方面,高路易说:“相对于消费补贴政策,老百姓更希望看到政府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补贴,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计划。”,他认为,这些计划可能仍停留在即将召开的两会议案中。

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副董事卡米尔•布勒诺瓦(Camille Boullenois)表示:“尽管北京方面承认提振国内消费的紧迫性,但迄今为止,其政策回应远远达不到结构性改革要求。”

荣鼎咨询估计,刺激消费所需的结构性政策改革的融资成本可能达到中国GDP的30%左右。

布勒诺瓦说:“北京有改革的选择,尽管它们在财政和政治上的可行性各不相同。”

上述经济学家说:“消费补贴只补贴给有消费能力的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

IPO动态(周TOP10)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