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来越多的西方科技公司来说,“除了中国,什么都可以”是当今的潮流。但是却要求中国供应商跟随转移,简直贻笑大方。
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认为,它们已经过度依赖中国的供应商,这促使它们采取所谓的“中国+ 1”战略,即:用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替代中国的供应商。
如今,随着中美关系再度紧张,许多科技企业正在加速将生产移出中国,并在其他地方寻找供应商,这表明全球科技界在这两个大国之间逐渐分化。
“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中国以外的选择,”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会长黄兆海(Wong Siew Hai)说,“马来西亚成为许多西方科技公司离开中国的新目的地。”。这些人把这种新策略称为“以防万一。”
这一趋势为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了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机会。它还推动了中国供应商以更快的速度向海外扩张,因为许多供应商应西方客户的要求在境外设立了工厂。这种单纯地撤离中国领土的产业链转移,最终的供应商还是中国。
标准普尔(S&P)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第一波多元化浪潮中,企业只把产品组装转移到中国以外,而现在已经进入新阶段,传感器、印刷电路板和电力电子等零部件的工厂也在开始转移。标普分析师写道,这类举措涉及到大量前期投资,也使其供应链永久地远离中国。
“除了中国,什么都可以”的战略转移在半导体领域尤为明显,半导体是中美科技摩擦的核心产品。过去两年,华盛顿禁止中国获得最先进的芯片和设备,而中国一直在努力开发自己的国产芯片替代品。
中国以前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器生产中心之一。但自2022年10月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以来,人工智能服务器越来越多地在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等地进行组装。
53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法案》(U.S. Chips act)为在美国投资芯片生产的公司提供了丰厚的激励措施,而获得该法案资助的公司在10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大半导体制造业。
芯片工具制造商及其供应商也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华尔街日报》去年11月报道称,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和Lam Research正将中国公司从其直接供应链中剔除。
用于半导体生产的电力系统和其他部件的先进能源工业公司(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上月表示,该公司将在7月前关闭其在中国的第三家、也是最后一家工厂。该公司首席执行长凯利(Stephen Kelley)说,过去两年,该公司一直在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菲律宾和墨西哥。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客户不希望我们在中国生产,”他说。该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此举是其关闭未充分利用的工厂和提高利润率计划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各种消费设备也出现了资金外流。
位于中国的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的一项年度调查中,360多名受访者中有30%的人说,他们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将制造业迁往其他地方。大约四分之一的科技和研发公司表示,它们已经开始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
随着西方科技公司将最先进的芯片、人工智能服务器和消费设备的生产和组装转移到东南亚,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与中国相似的东南亚地区正在蓬勃发展。根据该地区政府间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数据,2023年,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2300亿美元,高于2018年的1550亿美元。
芯片制造商英特尔(Intel)、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和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已经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工厂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总部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惠普(HP)过去三年在泰国增加了组装便携式电脑的生产基地。马来西亚槟城的工厂现在大量生产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服务器。
这导致马来西亚半导体、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出口在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1370亿美元,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增加。
截至2023年,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研究公司TrendForce估计,今年中国在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中的份额将降至80%,越南和泰国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数量将越来越多。
泰国笔记本电脑出口在过去4年里增长了近8倍。
越南可以说是该地区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最大受益者,该国也在寻求吸引半导体行业的投资。
最近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一个半导体论坛上,数百名与会者和来自世界上一些最大半导体公司的高管聚集在一个会议中心,聆听越南高级官员将该国描述为一个有价值的合作伙伴。韩国政府提出了减税政策,并设定了培训5万名工程师以支持芯片产业的目标。
去年12月,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表示将在该国开设一个研发中心。
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Marvell Technology设计用于汽车和云计算领域的高端芯片,该公司越南分公司总经理Quang-Dam Le说,该公司也在寻求利用越南的工程人才储备。过去一年,Marvell在越南的工程师人数从300人增加到近470人,预计未来几年员工人数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相比之下,Marvell在2022年10月削减了在中国的研发人员,这是其全球研究工作调整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许多中国公司也在向海外转移,应西方客户的要求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和工厂。
2023年,总部位于中国的数据中心光收发器制造商Eoptolink Technology扩建了其泰国工厂,以增加对海外客户的供应,并避免中美关系恶化带来的任何影响。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的客户要求其扩大海外产能,这样客户就不必从中国购买其产品了。该公司的客户包括Meta Platforms和亚马逊(Amazon)等大型科技公司。
总部位于深圳的Vital New materials生产笔记本电脑、太阳能电池板和工业机械用的焊接材料。在许多客户离开中国后,该公司已在东南亚和墨西哥开设了子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国家能与中国在基础设施、供应商和劳动力方面的繁荣生态系统相提并论。
总部位于槟城的芯片设备行业合同制造商Kemikon的首席执行长威斯默(Marcel Wismer)估计,如果不在中国生产,供应商的成本可能会增加15%。
“中国制造业很难被打败,”Wismer说。“你无法在成本、数量和交货时间上打败他们。”
IDC分析师莫拉莱斯(Mario Morales)说,从长远来看,建立新的生产线将变得更加昂贵和冒险。“科技供应链的价值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他说。“复杂性和精密性只会增加,这对转型的公司来说更具挑战性。”
这一天天的,炒作
市场确实涨的非常好
如果你说的是对的,那英伟达的利益集团将疯…
还不如直接收复缅甸,像特朗普学习,兼并格…
说了半天说不清楚DeepSeek到底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