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鼎资本高凤勇:本轮牛市关乎国运

之所以用了这么危言耸听的标题,是想做把标题党,骗你进来看。因为我今天留下的笔记可能偏枯燥,尽管我已经想用尽量简单的模型和尽量平白的描述,尽量不用花里胡哨的名词、指标和数据。

一、从企业的视角看中国政府

我觉得中国的党和政府从企业的视角非常有研究价值。

第一,有严格的战略管理

我们有三五十年的长期目标,比如我上中学上大学年代接受的,就是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这个目标几十年来是非常坚定、非常稳定的;

我们也有阶段性分解目标,比如我们会有战略三步走,会每五年制定一个五年规划;

我们会一直循环检测,根据内外部形势灵活调整动作,既开新篇,又通过吸取教训堵漏洞。所以我们有年度级别、季度级别的会议不断做回顾和总结。

第二,我们的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有超级重要的作用

公有制的体制,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既是经济和民生的方向盘,又是发动机、加速器,当然也是刹车。

这部分不多展开,虽然很多人会争论和展开,但是就现状来说,这是个现实。

二、2014年我们做了什么?

其实这个讨论我们可以追溯到1997年和2009年,但是2014年大家记忆更清晰一些,所以就以这年为例做个回忆。

1、房地产是牛鼻子

三个重要的年代,我们都把房地产作为牛鼻子,去创造投资,去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最后实现国民经济增长。

房地产这个牛鼻子的原理除了行业自身属性,还与土地国有密不可分。

2、房地产作为牛鼻子中对居民财富和居民预期的传导

今天我们老说预期不行,现在我想从另类的视角讲讲房地产在居民财富预期和居民财富实现中的传导。

预期嘛,介绍一个方向就好,2020年以前的20年,大家对房地产的预期都是上涨的。

但是,直接从房地产上涨中获得财富的人群占比多吗?或者直白一点,炒房的人多吗?炒了房把房变现用于改善生活和消费的人群占比多吗?

我的感受是,不多!

因为上涨了,大家用房地产计算的家庭财富总量增加了,这个比例确实非常高,但是直接的现金增加幅度靠卖房子实现的人不多,并且因为增加了居民负债,所以现金还多了一个流出项,你要用每月的收入还按揭。

更普惠的路径有三条:

第一条,房地产投资增加,房地产链条足够长,不管是建设、装修、绿化还是钢铁、水泥、家具家居,都造就了非常多低端人群的就业机会,就业增加了居民的现金流;

第二条,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增加,使自己进行基建投资和其他各类项目和产业投资的能力增加,同样造就了非常多低端人群的就业机会,居民现金流增加;

第三天,房产和土地上涨预期,使房地产相关链条、地方政府和平台,增加了杠杆需求,这些杠杆需求的反方向就是给居民创造了很多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更多的居民通过这些高收益产品获得了正向现金流,财富增加。

居民财富和财富预期的增加,能给我们各项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前几次过程中资本市场在创造居民财富中有没有作用?我体会有两条,第一,从筹集自己的角度,支持了很多产业发展,在创造就业机会上面是有益的;第二,直接财富的创造视角,短周期有,长周期,大多数投资者体验一般。尤其是跟房地产相比,有点小巫见大巫。

三、目前的状况跟前几次有什么不同?

房地产持续上涨这个预期不能有了。

不仅环境不一样,从政府的视角 ,也不会允许房地产继续高速上涨,现在最多提到止跌回稳,好的结果是,可能会出现结构性的涨跌互现,想让这个行业有前20年作为经济增长的抓手这样一个地位至少十年内看不到了。

很多朋友认为经济一好,房地产还会普遍大涨,这个观点错得有点离谱。结构性的机会有,小幅的有涨有跌是市场常态表现。

相应的,我们前面说的几个效应就都没有了。

房地产行业的高投入不在,相关产业链条的就业就会疲弱,低端人群的工资性收入减少;

土地出让不畅,地方政府收入减少,进而新上项目能力减少,进而税收收入减少,整体令居民的工资收入降低(包括欠薪),财富预期更弱;

从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供给视角,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两大主角都没有了;

从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需求视角,居民在预期转弱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收入更多地转成防守味道很浓的预防性存款,所以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是我们的存款数量是在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原因并不是大家收入提高了,而是预期带来的大家行为变化,不买房了,不买理财产品了,不炒股票了。

所以居民想获得类似的财富积累的途径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部分居民还因为投资相关涉雷产品,产生了财富损失,预期更差;

我们是用了简单的主线,其实你往深里想一下,在这个线索里,是串联了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主角的,相互纠缠,总要解开一个扣子。

四、股票市场作为调节居民财富预期抓手的地位呼之欲出

从总量的视角,想找一个跟房地产一个体量的,大概只能是股票市场了;

我在去年写过一篇短文,《用什么产业增长替换房地产的滑落?》大家可以再会看一下。

单产业很难有这么大的体量,但是我们的5300多家上市公司,年销售收入却超过GDP总量的一半以上,是房地产行业高峰期销售收入的十倍以上,这是明摆着的总量。

从个体的视角,我一直讲中国有2亿多个人投资者,7亿基民(这两者之间有重叠),这是全球所有国家都不能达到的数字,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富预期不仅比房地产市场更广泛,而且来得更直接。
当然,这仅是讲重要性,不是充要条件,从逻辑的角度,大家的疑问是重要的东西很多,就真能实现吗?实现的路径又是什么?

五、再罗列一下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指向

1、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向,剑指结构性宽松;

2、地方政府化债,剑指托底保障,也兼顾优质项目继续投资,部分居民收入状况改善;到现在很多人还没看懂,老讲从长期来讲债总会还的。

3、地产政策转换,剑指防范系统性风险;

4、多部委集体亮相,剑指地方政府在做发动机的同时,要受到更多方向性约束,不能为所欲为;

5、资本市场改革方向大转变,从一般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转为更多兼顾投资者利益,低迷时国家队坚决托底,高股息吸引机构投资者,并购重组兼顾资本市场的腾笼换鸟和部分产业的加速整合,客观上正好给散户一个机会。

六、未来

1、政策

我们政策的相机抉择是非常快的,要相信官员们的学习能力,也要相信大家的执行力。

从近期的情况看,我们正处于改革大会后的政策密集出台期,应接不暇,学不过来。后面还会有很长的政策发酵期。

只要数字不改善,我以为政策就还会源源不断;这个是我推论的基础,如果这个推论没有共识,也就无需多讨论。

2、对政策转向的投资,分歧会很大,信的人满仓,不信的人趁上涨空仓,所以只能进三退二;

3、有趣的推演

未来一段时间数据不好,政策会再宽松,再宽松高股息就继续迎来吸引力,高股息又都是指标权重股,所以指数就不怕,指数稳,个股热度就在;

数据转好,利润预期就不一样了,那也不需要大讨论了;现在大家犹犹豫豫不就是因为怕数据不好嘛!

4、还有两个特殊

新质生产力,可以让投资者脱离市盈率的束缚,比如这一轮的寒武纪。这也不是中国特色,全球如此,如果不太了解,可以搜搜我的“四象限理论”。

并购重组,腾笼换鸟,也可以让投资者脱离市盈率的思想约束,因为你今天买的代码所对应的市盈率虽然可怕,但是他有一种可能性,让你这个代码里面的内容隔天就变成超低市盈率,也可能是上面讲的新质生产力的市盈率。

5、预期起来,居民防御性的存款里面,还会出现大搬家的,钱,一直不是问题。

6、不能为所欲为

2015年水牛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所以监管的剑会更加锋利,投资要走正路,做好事,做合规的事,不要侥幸心理偷鸡摸狗,没前途!不抓你,估计是仅是你还比较小,监管忙不过来,先记账而已!

这段话尤其送给年轻且刚在资本市场偶然掘到金的人,偶然和必然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

  1. 刘 子沐
  2. 刘 子沐
  3. 刘 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