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总是以我们事前觉得不可预知,事中觉得不可思议,事后觉得不过如此的方式在运转。
如果是一个迟钝的人看世界,可能就像用月净值甚至年净值来看待量化基金一样,今年其实无事发生,一切安好;但如果是一个天天忧国忧民的人看世界,的确会陷入很多苦恼之中,在世界给我们的奇妙反馈中感受反复横跳。
本周,美国的CPI在无数次降息预期的落空中再次创了新高,中国的社融在十九年之后再次出现负增长。即使是不懂经济的人,看到“cpi高”和“负增长”也大概能感受到这两大经济体面临的压力。
也许像有些人说的存在一定程度的“你死我活”,但其实在市场经济理论下,只有合作才能共赢。现在的局面跟自由市场经济并无太多关系,周六的新闻联播报道了全美逮捕两千多名抗议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大学生,CNN则大肆渲染中国以扩大外贸等各种形式对俄罗斯的支持。未来的大环境并不趋向于“自由平等”,那么各自的政策方向其实也就不应该在这一假设之上继续演绎。
对于股民来说,还有两个历史事实,就看你怎么解读:
(1)长时间的高通胀之后,大概率伴随着经济体的衰退(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美林时钟的第三象限),以及股市的崩盘;
(2)中国上一次的社融为负是2005年10月,当时上证综指998点,随后就启动了最高直至6124点的超级大牛市。
(此处不代表我任何个人市场观点判断,呈现而已)
房地产和银行是本周的热点。有人说杭州是勇敢的先行者,也有人说西安只坚持了8小时的节操(背景:杭州西安发布取消限购后,全国还存在限购的城市就只剩7个了,北上广深津,珠海,三亚),但市场的反应我不知道是大家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杭州的第二天,二手房新增挂牌买卖房源增长91%,二手房咨询量增加54%,挂牌价集体上调,西湖区某叠墅项目“光速”卖出5000万,银行股大涨。
欣欣向荣固然是好事,但这里也再给大家分享一个事实,中国目前房屋总面积接近400亿平方米,什么概念?如果按照每套房屋100平方米计算,400亿平方米就是4亿套,如果一套对应一个三口之家,也就是说过去盖的房子可供12亿人居住的宽宽敞敞。请注意,这里是不含广大农村地区的。换句话说,城市人均住房已经达到了50平方米。
整体供需和阶段性情绪,的确是两码事。
本周还是量化行业蒙上灰色的一周,大家公认的鼻祖,西蒙斯传奇离开了。投资这个行业是极其残酷的,很多明星都有过阶段性(甚至是长时间)的辉煌,但能持续到离世的,则寥寥无几。西蒙斯的文艺复兴大奖章从1988年至今,费前年化收益达到60%+,费后也有35%+(吐槽一下,费用可真高啊),总规模超过600亿美元。这一定是前无古人的成绩了。今年是怎么了,先是价值投资的芒格,后有量化投资的西蒙斯,莫非,这是投资行业的1976年?(似乎有点过于风马牛)
有个有意思的小事情,港交所本周公告,从下周一起,有关北向交易的市场成交额和余额的信息披露方式进行调整(说白了就是取消了实时数据),理由则是“与国际接轨”。也许,这个行为也是怕被甩锅的自保?毕竟一个在汽车行业其实已经被打破了,但是在投资行业还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也许确实是事实)是——“外国的就是高水平”,北向资金代表着专业——到现在依然没变,所以北向甚至成了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即使其体量相对于A股成交量而言占比微不足道)。
我觉得,披露也好,不披露也好,无非就是个谈资,都不重要。实时的,跟日终的数据,并无本质区别。
瑞丰达。距离华软事件半年,一样的是人去楼空,一样的是净值造假,不一样的是华软是你自己炮制了一切,而瑞丰达则是伙同了三板上市公司一起制造骗局。但在吐槽骗子罪大恶极的同时,我确实无法对这些瑞丰达的投资人抱有任何同情。
如果说华软还是一个相对有节操,手法更隐蔽,投资人相对更无辜的案例;那么瑞丰达泡沫的破灭,我觉得投资人要负一半儿以上的责任——这个投资范围,投资方式和投资业绩,专业的人一看就是不靠谱的,你非要被那种不靠谱的净值曲线吸引,那就自己承担相关的信用风险。
当然,如果说这中间最大的监管缺位,我觉得还是信息披露的不充分。这次的新指引让我有点失望的,就是在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标准性要求上,没有什么实质的进步。
私募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平权,那么类似的骗局,瑞丰达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策略背后,一定伴随着众多流动性的陷阱,有的是被动的,但只要时间够长,就一定会出现更多主动、精巧的设计,骗取投资人接最后的“杀猪盘”。
交易方式还要看您个人的判断。就目前的情况…
可以买吗
刘老师专业
募集资金2.50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就…
国环科技以后也转板不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