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还是散户化?

6月2日深夜,北交所发布了两万字的长文《提升服务能力综合行动方案》并颁布了《优化市场服务“十八条”》。浩浩荡荡两万字,但是里面的内容实际上没什么东西。除了要降低打新资金占用时间、降低交易手续费外和建设投资者互动平台外,其他的内容和投资者并无也没什么关系。在市场盛传北交所要推出”重大”政策改革的“节骨眼”上,北交所发了这么一篇又臭又长的文章,不知道市场会不会误以为这就是那个传了很久的“超级利好”?又会不会大失所望而引发市场暴跌呢?

当然也有可能是北交所把本轮改革中,不需要证监会、国务院审批的内容先发出来了,而核心的改革措施还需要等待证监会、国务院的意见,所以流程会慢。

虽然实质内容不多,不过从这“十八条”内容及市场最近的一些政策传言来看,北交所本轮改革的大致方向已经比较明确了——那就是大力引进散户。

北交所以前的改革措施可谓都是非常失败的。

企业端上,一直在讲“一流的交易所要有一流的企业”,各种方法吸引好企业,但是北交所的估值实在太低,新股发行能力也弱,所以好企业必然不愿意来。

投资端上,一直喊要引进QFII、公募、保险和社保资金等长线机构投资者。但是北交所成立将近两年了,保险和社保资金连影子都没见,公募基金也寥寥无几。而且2021年成立的40亿两年期北交所主题基金还有半年就要打开封闭期了。从历史经验来看基金封闭期结束投资人大概率都是要赎回的。如果到时候这些基金集中出货,市场又缺乏相应的承接能力,那情况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为什么公募基金不愿意投北交所呢?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北交所一大诟病——交易不活跃,不适合大资金的进出。那为什么北交所交易不活跃呢?或者反过来问为什么A股的交易那么活跃?其实沪深交易所每年都会发布统计年鉴,其中显示现在A股80%的成交额都是自然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韭菜”、“散户”、“大户”贡献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没有“韭菜”就没有交易,没有交易就没有公募。

为什么北交所的估值低呢?说白了也是因为“韭菜”太少。听说一点利好就买入,亏了就死抱着不卖,如果大家都这么操作,那股价是不是自然而然就高起来了?

反观北交所呢?投资者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新股定价高一点竟然就没人申购了。这么理性,企业来了根本就不好忽悠,很难卖一个高价。

所以说,北交所交易不活跃、估值低、缺少机构投资者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因为这个市场缺少“韭菜”。而沪深交易所之所以一直有高估值、高流动性,正是建立在1.9亿名小散户投资者的基础上。沪深交易所三十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韭菜生态体系,“吸引”、 “收割”、“保护”、“再吸引”大家分工协作,比如上海证券报这样的媒体就负责鼓吹“视障炒股买房”、“104岁奶奶靠炒股赚每天买菜钱”这种言论负责引流。

本来以为北交所会走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能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市场。想不到证监会并不允许北交所探索“特色化”的发展方式,而是要求三个交易所要保持一致和统一,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沪深交易所有的的北交所也要有”,说不好听则是“沪深交易所没有的,北交所也别想有”。看来北交所“特色化”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只剩“散户化”这一条路了。

从北交所发布的“优化十八条”来看,其中关于投资端的实质性内容:缩短新股申购时长、“互动通”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资讯服务、开设北交所研报专栏,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也几乎全部是散户关心但机构并不关心的措施。

北交所的“特色化”之路已亡,“散户化”之路还很漫长,还需要向沪深交易所多学习。我看北交所也可以找上海证券报或者其他的官媒,多发 “视障炒北交所买大房子”、“104岁奶奶靠炒北交所赚每天买肉钱”这样文章。毕竟来者都是客,交易即贡献不是?

来自北交所著名投资者 赵文丛的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

  1. 刘 子沐
  2. 刘 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