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呀
新三板报-2020年7月27日-北京消息,新三板精选层今日正式开板,集合竞价期间全部上涨,有企业涨幅超过100%,开始交易后,逐渐出现分化,涨跌互现,一部分企业出现临时停牌,下跌的企业逐渐增多,出现盘中破发的情况。
这一现象让场外投资者产生观望心里,从而形成多米诺现象,空方占据了主动,尤其是不足5%的老股股东,他们的成本远低于打新价格,因此,基本以破发价格卖出仍然能够获利。截止11:00分,保持上涨的企业仅有13家,19家企业下跌。
有投资者责怪全国股转公司选择的开板时间不好,应该为7月28日,表示要发财的意思。还有投资者表示,发行定价应该规定在10倍,不能询价博弈,询价博弈,不能让个人投资者参加。
全国股转公司表示, 精选层开市初期出现大面积破发是正常现象,因为精选层发行定价是完全市场化定价的。不受市盈率约束,由于前期精选层发行受到市场热捧,网下询价投资者为了确保入围,可能导致询价结果偏高,发行价格反映了网下询价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估值预期的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因素。精选层开始交易后,很多投资者对科创板的投资态度更为谨慎和理性,导致精选层股票估值回归。
有投资者把开盘后没有出现预期大涨或暴涨的行情归结了老股不限售造成的不计成本的抛售。对此全国股转公司表示,根据限售规定,公开发行前持股5%以下的非董监高股东(称之为老股东),在股票公开发行进入精选层后,老股东与参与公开发行的新进股东交易权利相同,老股东之间、老股东与新股东之间的持股成本、投资目的、估值标准都有所差异,这导致精选层股票初期的博弈因素更为复杂。对于这一风险,在开板之前,全国股转公司及新三板报已经做外多次进行风险提示。投资者不能因A股IPO的惯性思维而推测新三板精选层的表现。两者不可比。
有投资者在询问,是否会启动投资者保护基金进行护盘?对此,新三板报在收费版内参里已经非常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全国股转公司今日在回复新三板报的信息中也强调这一问题。新三板是市场化的资本市场,精选层的制度与国际接轨,纳斯达克、港交所等市场都存在一定比例的首日破发,所以今日有些企业盘中破发的现象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
沪深市场在从主板到创业板、科创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市场对于新股破发的认识也愈发理性。随着发行常态化和注册制加紧推进,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发行定价环节的作用,破发的出现对后续公司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将进一步考验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和压实责任,同时也会逐渐培养投资者地风险意识,增强市场任性,为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释放精选层活力奠定基础。全国股转公司表示。
其实,新三板的现金打新,与2000年左右A股IPO的制度类似,创业板2009年开板时,曾出现首日暴涨后,第二个交易日28只股票中20只跌停的情况。而精选层制度设计上采取了较宽的涨跌幅范围,给市场更充分的竞价博弈空间,投资者对精选层公司的估值差异能够较好地通过价格竞争达到平衡,所以虽然自个交易日的涨跌只是短时现象,不会持续。
据统计,2019年港股和美股分别有122和311家新股上市,其中首日破发比例分别为33.6%和16.7%,可见在成熟资本市场中,上市破发实属标配。科创板开板不到4个月就首现破发,一年内破发的公司累计有13家,其中就有4家为首批公司。2019年12月4日上市的建龙微纳在上市首日就破发,收盘下跌2.15%。港股市场也存在上市破发情况,以小米集团为例。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7港元/股,但是上市首日开盘就遭破发,跌幅达2.35%,当日收盘价也较发行价跌去1.18%。此后小米集团在长达将近2年时间里一直处于破发价位,更是在2019年9月盘中触及8.35港元/股的底部,基本较发行价腰斩。直到今年7月10日,小米集团才首次收盘回到发行价以上。
总体来讲,新三板报的观点依旧是价值投资为基础再去叠加二级市场流动产生的溢价,理性投资新三板。从科创板到新三板精选层,陆续出现的破发现象充分揭示了市场化定价机制下新股市场地风险,投资者是时候摒弃“新股不败”的固有思维,回归价值投资理念。
总之,相信未来在破发风险的驱动下,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报价会更趋向理性,投资者参与打新会更加注重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分析。
透露个消息给大家: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透露,北京正在研究起草进一步支持新三板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谈及“北京还将有哪些后续支持政策措施”时,北京金融监管局表示,将通过“钻石指数”筛选、各区各园区推荐、中介机构挖掘等途径,迅速做大挂牌后备企业储备库,争取3-5年内形成1000家新三板精选层本地挂牌企业储备库。
期待着继续降投资低门槛50万元起,降低新三板交易费用,全部都是采用连续竞价方式交易,取消黑心的做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