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会被否了怎么办?
“再申请呗。”
近日,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坦科技”)递交了申报稿,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申请上市系泰坦科技的“二战”。去年9月,公司在上会过程中,曾因信息披露不充分、核心技术等问题被否。如今时隔大半年,泰坦科技再度“报名”,成为科创板首家上会被否后的“返场”企业。
本次申请上市,泰坦科技拟募集资金5.35亿元,将用于“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建设项目”、“研发技术中心扩建项目”、“销售网络及物流网络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建设之中。
那么,此次再次携“成绩单”闯关的泰坦科技,是否已对此前存在的问题作出解决?
弱化“技术集成”表述
公开信息显示,泰坦科技主要为科研工作者、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科研产品及相关配套服务,并以此形成了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耗材和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服务的三大产品体系。
根据申报稿,2017年-2019年,泰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64亿元、9.26亿元、11.4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830.52万元、5966.7万元、7369.5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超过94%的收入来源于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耗材,构成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该部分销售收入中超过50%以上为直接采购第三方品牌产品后直接对外销售。
除了采购第三方品牌产品销售,泰坦科技还拥有自主品牌产品,这部分主要通过OEM(贴牌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公司会在生产过程中委外驻厂技术人员进行工艺指导和现场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的申报稿中,公司将自己定位为“基于自主核心产品的专业技术集成服务商”,这也成为了被问询的重点。在上会过程中,上市委认为泰坦科技并未能清晰披露“专业技术集成”的内涵,以及已披露的内容中也并未对此加以体现。
IPO日报注意到,在本次申报稿中,泰坦科技已“悄然”删去了这一说法,且在全篇招股书中也弱化了“技术集成”的这一表述。
此外,泰坦科技此前还存在表述随意的问题。在首轮的申报稿中,公司多次采用“打破国外巨头垄断”、“实现部分产品国产替代、进口替代类似表述。上市委表示,要求其说明前述市场定位的客观性,是否有佐证的依据,并在问询中强调”使用浅白易懂的语言对业务实质进行概括披露,并对现有业务作审慎披露。而在最新申报稿中,这类表述同样也已经被删除。
另外,泰坦科技申报稿显示,此次上市的保荐机构已从此前的光大证券变更为如今的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则成为联席主承销商。
核心技术仍存疑
在前次上会中,上市委还直接对公司的核心技术提出质疑:核心技术到底应用在了哪里?先进性又从何说起?
随着最新招股书中将“专业技术集成服务商”的表述删去,泰坦科技的核心技术前后也发生了变化。此前,公司将其核心技术概括为生产类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服务类核心技术两大类,而此次申报稿中则已将“技术集成服务类核心技术”删去,改为了“平台类核心技术”。
那么,修改过后的泰坦科技便就此拥有了“亮眼”的核心技术吗?
IPO日报注意到,虽然大类别上有所变动,但公司第二类核心技术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
在修改后的平台类核心技术中,公司表示主要是在自主设立的科学服务平台“探索平台”和建立完善的仓储物流系统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技术,这两项技术同样被包括在此前的“技术集成服务类核心技术”中;在具体技术名称上,修改后的仅多了一项“智能云平台技术”。
除此之外,公司在申报稿中似乎也仍未具体说明平台类技术先进性的体现。
带着上述问题,IPO日报致电了泰坦科技并发去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另外,从科创属性上看,虽然公司符合上交所对企业科创属性的硬性要求,但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在一众科创板企业中则较低。
报告期内,泰坦科技投入的研发费用和为2888.46万元、2998.44万元、3648.33万元,分别在当期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4.35%、3.24%、3.19%。
在客户结构上,公司的客户大多为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2019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复旦大学、南通艾德旺化工有限公司、安徽立兴化工有限公司、泰州华诚医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销售收入共计1.06亿元,在泰坦科技总收入中占比9.29%。
(文章来源:IPO日报)
交易方式还要看您个人的判断。就目前的情况…
可以买吗
刘老师专业
募集资金2.50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就…
国环科技以后也转板不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