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体外诊断可谓是高毛利的行业。尤其是上游试剂耗材,业内平均水平在70%,强大的价格话语权也反映出试剂原料在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中游主要是诊断试剂和仪器两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试剂发展较为迅速,不过国产仪器占比相对较小。下游为医院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但国内独立实验室发展较晚,市场规模小。如果从子行业角度分析,IVD各个赛道的盈利能力也不尽相同,其中分子诊断的毛利率较低。
上游试剂原料议价能力最强
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体外诊断可谓是高毛利的行业,尤其是试剂耗材,业内平均水平在70%,化学发光试剂某些公司可达90%的毛利。样本量较大的医院,代理商常常通过投放来实现,即以很低的价格或者零投放的方式免费提供仪器,行业内一般1年可以通过试剂收回仪器成。中低端医院,其样本量无法支持仪器免费的成本,仪器和试剂都通过直接销售来完成。
在IVD产业的上游环节当中,试剂原料的关键作用在产业链中尤为凸显,也是体外诊断行业的突破点。体外诊断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游的IVD试剂原料决定的,但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部分生产厂商为了压缩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原料的质量控制,是我国目前原料生产行业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因素。
以分子诊断为例,能提供分子诊断试剂上游原材料的厂商少,主要是由国外几个巨头企业,如罗氏诊断、Meridianlife、science、Solulink、Surmodics等,因技术难度高,国内企业基本没有原料的技术,只能做代理。在该领域国内企业短期难有突破,定价权被外资品牌牢牢把控。在分子诊断原料的研发上也是空白,例如之江生物、益善生物等均采购自海外品牌供应商,且采购占比均高达20%以上。
国产试剂发展较为迅速,但国内企业规模依然偏小,产品结构单一。根据益通资产的整理统计,2015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国外品牌依然占据较大份额,罗氏在国内有16%的市场份额,凯杰拥有13%的份额,雅培占有8%,西门子占据5%。
在外资品牌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试剂原料领域,国内品牌也有后起之秀崛起。关于试剂原料国产品牌菲鹏生物,可谓是国产IVD原料的佼佼者。2015年度的毛利率是94.62%,其中抗体产业为91.03%,抗原和酶为98.68%;2016年度整体的毛利率是93.59%。这样的企业会是怎样的存在?也许这正说明中国的IVD企业对原料是多么的渴求。2015年菲鹏生物营收1.1亿元,2016年达到1.5亿元,34.46%的增速也很不错。
上游“难” 中游“挤” 下游“晚”
分子诊断中游主要是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两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试剂发展较为迅速,而国产仪器占比相对较小。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分子诊断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分子诊断试剂盒包括核酸提取试剂盒和核酸检测试剂盒。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IV(艾滋病毒)等常见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国内生产厂家数均远大于国外厂家。
分子诊断行业下游为医院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但国内独立实验室发展较晚,市场规模小,占医学诊断市场比例低,其中检测项目以普检为主,高端检测比例低。
而反观上游试剂原料,因其研发壁垒居高不下,该环节与计算机芯片开发类似。IVD核心原料酶生产是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生产质量体系要求严格,经济回报周期长。而对于绝大部分我国IVD企业来说,创立初期走的都是“贸工技”路线,先从贸易环节切入占据市场,再逐渐投入资源进行产品的应用开发。
分子诊断还处于行业爆发的前期
即便同处于IVD子行业,各个赛道的盈利能力也不尽相同。其中,分子诊断的毛利率较低,达安基因在2015年的毛利率仅为37.62%。但要说明的是其应收中试剂仅占比45.21%,服务却占38.37%。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分子诊断还处于行业爆发的前期,很多的市场都待开发;很多的项目都没有充分展开。乙肝之类的传染病检测利润已经相当的薄,而基因检测却又没有发挥威力。一旦诸如产前筛查等基因检测全面开展,其市场和利润将是令人咂舌的。
国内分子诊断处于起步期,各国产厂家的销售额都不大。根据华泰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显示,2014年销售额上亿的厂家较少,主要的分子诊断厂家集中在HPV筛查及分型领域,其中,达安基因、凯普、亚能(被复星收购)、安必平,相对市场份额较大,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交易方式还要看您个人的判断。就目前的情况…
可以买吗
刘老师专业
募集资金2.50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就…
国环科技以后也转板不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