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阶段新药开发商 Kintor Pharmaceutical Limited(下称: 苏州开拓)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文件。
苏州开拓的业务由童博士及郭博士以彼等自身的财务资源于2009年创立。自苏州开拓成立以来,苏州开拓一直专注于自主研发潜在同类首创及同类最佳在研药物。2011年至2012年苏州开拓获得总额人民币12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者融资。2014年苏州开拓获得金额为人民币20百万元的A轮投资者融资。2017年苏州开拓获得总额约人民币33百万元的B轮投资者第二笔投资。2018年苏州开拓获总额约人民币288.47百万元的C轮投资者融资。2019年苏州开拓获总额约44百万美元(相当于约人民币308百万元)的D轮投资者融资。集团投资者包括新建元生物创业投资,Highlight Medical,泰弘景晖,中亿明源,松禾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苏州开拓股份曾于新三板挂牌。于2018年6月,苏州开拓自愿终止苏州开拓的股份在新三板挂牌。
苏州开拓是中国一家临床阶段新药开发商,专注于自主研发潜在同类首创及同类最佳癌症药物及其他AR相关疾病药物。苏州开拓的主要在研药物普克鲁胺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药物,正在中国进行针对mCRPC的I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进行II期临床试验以及针对乳腺癌的临床试验。苏州开拓的使命是成为创新疗法研究、开发及商品化的全球领导者,专注于大量未获满足的医疗需求的适应症,尤其AR相关的范畴。
苏州开拓的在研药物组合用于治疗市场潜力大的主要癌症类型及其他AR相关疾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就2014年至2018年新病例的增长率而言,前列腺癌是中国主要癌症类型中增长第二快的癌症,而乳腺癌是2018年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18年,在中国雄激素性脱发(一种AR相关疾病)的30岁至70岁男性患者超过92.8百万人,而在美国30岁至70岁的男性患者总数超过31.1百万人。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苏州开拓已开发出五种在研药物,包括四种已在中国、美国及╱或台湾取得开始临床试验批准的临床阶段在研药物。该等临床阶段在研药物包括一种III期小分子在研药物、一种II期小分子在研药物、一种II期单克隆抗体在研药物及一种I期mTOR抑制剂在研药物包括:普克鲁胺(GT0918),福瑞他恩(KX-826),ALK-1(GT90001)和迪拓赛替(GT0486)等。除了四种临床阶段在研药物外,我们还有一种已提交IND申请的IND阶段在研药物,以及多个处于发现阶段的项目。苏州开拓建立了丰富且风险平衡的管线,以支持2021年开始的后续产品发布。
据悉,苏州开拓目前并无批准进行商业销售的药物,亦无自药物销售产生任何收益。苏州开拓自成立起未录得盈利,且每年均录得经营亏损。截至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苏州开拓的经营亏损分别为人民币43.2百万元、人民币104.5百万元及人民币97.4百万元。苏州开拓绝大部分的经营亏损均来自研发成本及行政开支。随着苏州开拓进一步推进临床前研发计划、继续在研药物的临床开发、寻求在研药物的监管批准、并在任何产品获得监管批准后进行商业化,以及加入必要人员经营业务,苏州开拓预计至少在未来数年将会产生重大开支及经营亏损。
自成立以来,苏州开拓并无资本化任何开发支出。苏州开拓的研发成本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4.9百万元增加107.6%至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93.2百万元,并由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5.2百万元增加254.6%至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89.4百万元,主要是由于临床阶段在研药物的临床试验取得进展及聘请更多研发管理技术人员。
苏州开拓预期于2019年余下时间及2020年将产生更多有关普克鲁胺、福瑞他恩、ALK-1及迪拓赛替临床开发的研发开支。苏州开拓一般在取得NDA批准后开始将在研药物的研发开支资本化。苏州开拓预期于取得普克鲁胺的NDA批准后,开始将普克鲁胺的研发开支资本化。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
这一天天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