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由挖贝网、挖贝新三板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挖贝新三板领军企业年会暨挖贝金股奖颁奖盛典”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召开。在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大会以“变革·再出发”为主题,探讨多层次资本市场新逻辑、转板制度等热点问题。到场嘉宾有全国股转公司领导、北京市证监局原副局长、投资机构代表、业界专家等。大会现场汇集了新三板企业家、权威媒体等在内的共计300余名代表。
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新三板报网(www.xinsanbanbao.com)wabei.cn配图)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会上作了《新·新三板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主题演讲。付立春表示,新三板企业能进创新层肯定进创新层,创新层的企业不要犹豫,准备精选层,之后有一些转板的预期,或者你在精选层还有其它打算,这是后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姚会长、尊敬的时总、以及挖贝的刘总、周总,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刚才姚主席说的非常高屋建瓴,把方向都指的很清楚,我说一些细节。今天主办方给我布置的题目是我的老本行“新三板具体的事情”,今天我讲的东西可能和之前不太一样,如果跳出三板圈子,从更宏观、更高的层次去看的话,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和见解。
今天,和在座很多老朋友、以及新朋友进行更多的分享,题目是《新•新三板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为什么叫新•新三板?
东北证券是一个特色券商,特色在哪?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三板部分,三板做了很多布局,中小特色投行方面有很多收获,也受益于三板,也感谢中小企业家、投资者的支持。
自我介绍,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课题和研究,现在在东北证券负责研究业务,但是不代表我们公司意见,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整个大背景,我们在哪里?我们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刚才姚局也提到了,我细化一下,经济是一个高质量的状态,高质量是现在中国经济的一个主题词,高质量是什么?学过马哲都知道,质量背后是一个结构问题,结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存量的分配状况。大背景就是科技革命的发展情况关系到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而科技和创新是我们高质量最核心的部分。
还有一个债务周期,一般来说债务周期是8-10年的周期。但是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以后并没有完全进行一个充分的风险释放,可以说到2018年、2019年形成了可能是双重的债务周期。
换句话说,我们头上有一个20年的超级债务周期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是我个人特别担心的一点。所以对于经济趋势长期来说,比如说未来3年我个人比较悲观,这种情绪还是受了影响。
从国内来看,3季度的GDP增长速度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底线了,也有一些触底反弹的现象。但是在这个水平上面,很多企业、很多家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当然刚才说了存量,存量分蛋糕可能你就是受益的赢方,也可能是输方。
这个时候你的选择、结构、质量是最为核心的,然后政策我也用了一个关键词就是新时代,新时代可以说在经济包括资本政策,特别是三板领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会贯穿于未来的3年、5年、10年、20年。
经济供给侧改革完了以后,现在的重点是在金融的供给侧上面,我们看到在银行领域已经有非常多的一些动作和事件涌现了。我们资本市场整体利好,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完善资本市场的体系,我们是难得的赢家、受益方之一。
所以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虽然可能感觉到一些寒意,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服务科技创新,无论是科创板还是这次的精选层,科技创新都是资本需要实体支持的非常重要的方向。
方式就是一边边,本来是一边一边,但是为了凑字数我就把一后面去掉了,你看都是三个字比较整齐一些。一边边就是一边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同时进行,一边提高整个现有资本市场,包括三板的上市公司的质量,一边进行优胜劣汰洗牌。
前途肯定是光明的,无论是经济、金融还是资本市场,我依然深信前途是光明的,而且肯定会成功。
举个例子,包括之前的科创板,在进行过程当中速度太快、效率太高,很多人对它的质量包括事后成功有疑虑,从10月5号开始就非常的接近肯定会成功,这是必然的趋势,从规律、政策的合力角度来说,包括三板这次的改革肯定会成功。
不过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会有一些曲折,如果位于存量时代,优胜劣汰洗牌肯定有很多的参与者会比较痛苦。那么一个系列的系统的改革,如果它的配套、规则、机制,特别是从企业家、投资者、机构而言,理论的转变都需要实践。但是这个工作必须要做,所以说可能是长期波折的过程,风险很多。
以前如果只是做好自己的主业,做好本职的工作,可能就无所谓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你固步自封,很可能会不进则退。
机遇这部分大家更关心一些,也是三个字。其实增量不光是一个科创板,联系到今天的三板深化改革,以精选层为代表的,它是一个系列的改革,科创板包括整个科创撬动了整个资本市场的体系。
那么,从科创板包括可以预期的明年创业板的改革,以及四板的科创专板,这个很多人没太注意。其实在提出科创板以后,国务院很快发文要提出在地方的股交所股交中心,建立科创专板。
你要看下来的话,这是一套全新的体系。原有存量会怎么样?会被冲击,依据我们过去的经验一般都是双轨制,市场化的增量去侵蚀、替代一部分的存量,原有的很多市场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
那么还有外资,刚才说了一边一边,外资进入会加速这种结构的分化,原来可能是二八,现在可能变成一九二级市场的态势,现在一级市场投资和券商领域也有逐渐放开的国际化分化的趋势。
窗口新时代再次出现主题,这个非常的重要。30、10、5,我今天也在写一篇东西,以它作为主线,三十年一遇,中国资本市场马上三十而立,科创板的设立就是三十年最大的事情,影响了未来可能10年、20年甚至30年。
主题关系不用深入展开,十年一遇指的是创业板,今年是创业板10周年。五年一遇指的是新三板,有人说我做三板做了十年八年,有人说三板不是五年你怎么算呢,你的脑子是不是糊涂了。
这个五年是从上次证监会发文提三板市场开始算起(2014年),包括2015年上半年火爆的场景,可能恍如昨日,但这就是5年之前。
到这次的深改之前是一个周期,已经结束了,新的5年来了,五年一遇的三板机会就摆在大家的面前,机会整体来说,5年、10年、30年,是历史性的,是一个系统的,非常全面的,但是能把握住这个机会的少数,刚才说了存量,而且有分化,那企业去哪里?简单说一下,新三板企业能进创新层肯定进创新层,创新层的企业不要犹豫,准备精选层,之后有一些转板的预期,或者你在精选层还有其它打算,这是后话
所以,现在我们要动起来,要做充分的准备,聚焦主业没有问题,但还要做的规范,你的IR(和投资者、投资机构之间的关系)一定要重视,不要自己做鸵鸟埋在沙子里,现在这个时代是很危险的,以前可能安全,所以在战略层面要把它包含进来。
给各位复述一下,一些对新三板已经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或正式搞的理解,整体改革我自己有这几部分的理解,公开发行、连续竞价、引入公募,降低门槛,这是组合权(系列的,非常完整)。
我个人觉得,最核心的一个部分还是精选层,比如它有标准,标准1、2、3、4,主要是以市值为核心,这是和创新层、特别是和科创板上市标准的比较,单看市值,因为创新层是没有市值要求的,我们和科创板进行比较,也是四套。
第一套:精选层市值2亿,科创板10亿。
第二套:4亿,15亿。
第三套:8亿,20亿。
第四套:15亿,30亿。
整体来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体现了错位发展,差异化定位的要求。中间我觉得它还有一定差距的,刚才提到,这个差距是提给新创业板的,这样一个新的资本市场体系就比较完整了,至少从一些数字上来看是这样的。
除了刚才一些定量指标,还有定性、以及其它指标,比如精选层必须是创新层的公司,而且在全国股转挂满一年。
定价发行,也大大地简化了,无论是35人限制,还是其它条件,更加便利,更加高效。
信披,现在已经被当成了资本市场核心,原来说信披为中心,现在当成了核心,这个是非常正确的。至少在3年前,就开始呼吁信披的重要性,因为你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里,一方面是资金流、金融流,另一方面是更高度信息流动的信息流,如果你信披,或信息质量有问题,或质量不高,那这个市场肯定是有问题的。
在之前市场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在呼吁救市,我说你赶紧把信披制度完善,这几年发展速度还是可以的,而且确定了核心地位,让我自己觉得还是挺有感觉,挺有实现感的。
这些新披要求,当然比创新层、基础层高,但是不是能接轨到现有科创板,或原有A股的水平,还要看具体规则和执行情况。
转板和投资人门槛,转板,除了三板自身的体系完善,还需要接受方,比如是中小创、或新创业板、科创板的规则完善情况,还需要一些对接,我觉得这是后续,但你可以有多种准备,所以至少提出来是值得期待的。
投资者门槛这部分,在当时的新闻稿出来之后,我也是第一时间公开,或者其他途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我想通过证监会整体的投资者示范性管理办法,把新三板整体的门槛,个人这块有一个大幅的降低,比如说500万降到300万,基础层、创新层降到150万。最核心的部分精选层就是50万,这是我的建议,可能最后不会这么理想。但这是我的一个倾向。
特别是精选层这边,如果它的上市公司质量得到保障,门槛不宜设的过高。公募基金也明确了,包括公募基金等等机构引导他们进入,在精选层应该有所表现。
涨跌幅的情况,科创板20%,这边30%,这是差异化了。大家很关心的改革节点,我个人是这么看的。10月8号已经发行了启动稿,在上周五的时候证监会的两个重要文件顶层设计也已经正式公布了。
这周五也就是明天是今年12月底之前最后的一个时间节点,很可能股转层面的规则体系会公布。那么明年就进入了实施期,2-3月份股转公司开始接受企业的公开发行申请,5月份第一批精选层企业就会挂牌,首批大概是30-50家左右,全年规模应该是100家左右。
那么到2021年第一批的精选层企业按照一年挂牌时间,可能就申请转板了。作为企业来说是应该怎么做呢?对于非创新层的企业写了很多,一句话概括就是争取进入创新层。现有的创新层企业写了很多,争取进入精选层,对标现有已经公布的精选层标准,预计正式稿和征求意见稿的改动不会太大,所以这是可以进行参照的,特别是保层标准,体现规范尽快与保监机构对接。
具体来说要深入辅导、规范运作,宣传更新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升级公司的投融资专业团队,规划和战略特别是资本战略密切相关,资本战略是公司战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
对于规范这边,现在我们还是要对标一个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比如说精选层的企业你觉得可以的话,那么你要对照IPO的情况,实际你是不是可以,差距多大。比如说你的内部控制,股东体系的规范,还有股权交易、运营的合规性,还有很重要的文件包括标准的差异性问题都要引起重视,这就是我对于机会和背景的基本观点。
第二部分我带大家浏览一些数据,数据主题就是存量、分化、精选三个关键词。
存量时代,这是上周的数据9000家,这周已经不到9000家了,摘的速度还是挺快的。那么新挂牌的企业从券商的角度来说数量也很少,存量时代都是挂牌企业的排名情况。虽然说前十包括东北证券,但是它的占有率并不是很高,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分散的。
从三板目前挂牌的情况来看,利润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今年随着企业、监管的政策,所以说大部分都是500万利润以下的企业。但是最有潜力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好的企业是500-5000万的三板企业,无论是技术层、创新层还是未来的精选层,都是最有潜力的。
因为你对比创业板和中小板来说,这部分也是三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融资比较困难,这只是今年的情况,如果拉长的话,我们看到可能会更为困难。
所以,一些企业如果是能融的话,不要把自己的身价定的过于高,现在要理智一点冷静一点。地域仍然非常的集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很明显,第六名山东有一定的差距,之后300多家的数量比较多。
我们看一下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很重要的,我们看到整个市场虽然说10月底以来有一些反弹,但是从年初的情况来看仍然是下行的,三板还是进入到了一个整体的减量压力更大的时代。
那么从创新的、头部的公司来看,一轮又一轮的访谈,特别是这一次真的是很好、很大的机会。
最后看一下企业的活跃度、交易量大幅度提高,有一个拉升,这种精选的、创新的、头部的、交易的机会又出现了,是不是能把握就看各位了。
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
这一天天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