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应该多样性
新三板引入公募基金的消息,在基金圈里边算是炸了锅的,圈内人士都在讨论将以何种方式投资新三板。(其实没人讨论)
华夏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和其董事总经理及产品总监骆红艳的一篇发表在《中国金融》杂志上的《公募基金参与新三板路径》署名文章基本把公募基金与新三板市场的关系讲清楚了。
2014年是公募基金股权探索元年
早在2014年,公募基金公司就开始探索如何进行股权投资,嘉实基金公司可以说是先驱者,参与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探索性的发行了首只投资股权的公募基金嘉实元和,全称为嘉实元和直投封闭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股权投资,这只公募基金采用了封闭式基金的运作模式,并且采用发起式的成立方式。一来方便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二来方便长期持有流动性差的股权。
今年9月份,该基金到期后选择了清盘,在清盘时出现一个问题:它没有按基金产品净值进行清盘,而是按最终股权的成交价格进行了折价清算,这导致投资者的收益减少了10%。
这一现象是该基金特有的,这也说明,股权投资基金实际收益情况与净值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同。
宝盈基金发行了第一只公募专户基金,它的名字叫“中铁宝盈—中证资讯新三板系列(1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同样为2014成立。
该基金也拉开发公募基金新三板专户的序幕,后来同类产品的相关文件,也都是模仿了这只基金。在此之后,伴随着新三板市场的持续火爆,几乎主流的公募基金都成立了新三板专户产品,银华、工银瑞信、华夏等等基金公司在发行时,还出现了抢购。南方、招商、宝盈基金公司还上报了公募新三板基金的方案。
第一只中铁宝盈的这只专户基金在2015年进行了大比例分红,每份可获1.08元。投资者通过分红收回了本金。目前,该基金已经于2017年4月到期清算。而其他的公募专户产品,大多为亏损状态,只有少数几家的几只产品保持正收益。
人才的流失,产品亏损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的主导投资新三板的公募基金高管几乎都黯然离职,转入私募基金行业,继续坚守股权投资。因此,现在公募基金的投资人才储备中,真正懂新三板、真正能够主导投资新三板的人才,是非常的匮乏。况且,新三板低迷这么长的时间,公募基金真要发行的话,募集资金也是老大难,毕竟投资者看到的都是亏钱效应。
从2014年到现在,公募基金的主战场是战略配售基金、养老目标基金、科创板基金、ETF基金、现在又开始先发制人,用短债基金抢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准客户资源。
所以华夏基金在谈到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产品时,提到障碍有:基金法规定的投资范畴、基金投资的内部双十风控监管、产品的发起形态。把投资的标的企业定向为精选层的企业,并且给全国股转公司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这一层次的企业至少与科创板或创业板企业水平相等,监管和信息披露也沪深交易所一样。
这也变相的告诉全国股转公司,目前,公募基金尚未建立针对新三板市场的投资研究的一系类体系,如果符合科创板以上的要求,那么公募基金发行新三板主动型基金就不是问题了。
全国股转公司的药方:
在《中国金融》杂志的新三板深改专题中,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的署名文章《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的新三板》中,从供给侧改革的方面,准备为公募基金发行新三板基金提供政策供给:全国股转公司将为公募基金编制开发投资型指数。通过这个指数引导公募基金开发新三板指数基金、新三板ETF基金。
这类基金产品有两个特点,比较符合新三板的投资。一方面符合风险很分散,符合股权风控特点,另一方面,可以适合长期投资,与指数基金理念吻合,符合基金行业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对于新三板市场来说,指数基金,尤其是ETF指数基金,还能为新三板提供丰富的流动性,因为ETF基金本身还有流动提供商,这可能也就为什么精选层只采用竞价交易这一种方式的原因吧。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2016年时,新三板市场在呼吁做市制度改革时,呼声最大的就是引入公募基金成为做市商,这一倡议也得到了公募基金新三板主管领导的赞同。而现在,再谈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市场,却没有了这一选项。
其实,引导公募基金来新三板试水,是可以通过开放做市商资格,先引入公募基金为新三板企业做市开始的。因为做市的主要收入来自交易,这样就能极大的降低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通过做市业务,给公募基金建立新三板投研体系的时间,熟悉新三板市场的时间,当人才组建,团队成熟之后,再发行精选层直投基金、转板主题基金、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新三板流动性指数基金等产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目前监管部门公开的信息来看,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这个政策已经非常明确。只是何时、采用何种方式投资新三板的问题,相信在监管部门的智慧,或许早已有了讨论的结果。
从森林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