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看十年的中国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国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国在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在西安。”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感城市,与经济、财富管理、资产配置这些现代化的元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3月31日,2019年好买财富“至臻年会•臻禧之旅”在古都西安圆满落幕。在3月30日的投资峰会上,好买财富董事长、CEO杨文斌以《以均衡的资产配置来对抗不确定性》为主题,为投资者带来了对最新资本动向精炼的解读,以及对各个大类资产的最新判断。今天就精彩的演讲内容分享给大家。
以下内容整理自杨文斌至臻年会现场演讲。
一个快时代结束了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发生了什么?
改革开放40年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快的时代,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是40年之后,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代。
经过高速发展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十几年前中国GDP以10%-15%的速度增长,而现在基本是6.5%的增长速度,未来,我们可能进入到一个4%-6%的增长区间。
另外,贫富差距在拉大。最近某家银行年报披露了它的客户结构,可以看到它2%的客户占据了它80%的资产,是“2/80原则”,这个结构长期来看肯定有问题。
与此同时,从外部来看,中国高速发展创造了奇迹,经济实力展现在全球面前,更多发达经济体,如欧美、日本的警惕心和防范之心也会提高。
那么不确定性在哪里呢?不确定性在于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是一种坚持改革开放的态度,还是一种可能回到相对封闭和保守态度的一个选择中,这就是我说的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其中,中美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中美关系特别重要?如果回看中国40年高速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每一次中国巨大的发展都多少和美国直接相关。
第一次是1979年邓小平访美。我前不久看了一个纪录片就是邓小平访美,邓小平75岁高龄访问美国,足迹席卷美国各个重要的城市和工业基地,让美国对中国改革开放有非常好的印象,奠定了中国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另一次就是加入WTO。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这对中国释放人口红利,成为世界工厂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刺激。从2001年开始到2019年,中国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也是直接受益于入市。
日前,中美在北京进行了第八轮经贸高级别磋商,4月初刘鹤副总理将访问华盛顿,与美方进行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对于中美贸易谈判,目前看法有两种:
一种正面的,认为它是第二次加入WTO。
中国在2001年入市之后,更多的成为了一个资源输出国家,享受到了入市的很多好处,但是对于入市的一些挑战性,像比较高的开放,比如说金融的开放,实际上步伐是比较慢的。我们的经济往往是国企、民企和外企三者的混合体,如果我们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允许外资进入中国,我相信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外企和国企,而是民企,随着对外开放一定会让民营企业生存的空间会更好。因此,如果定义它为第二次加入WTO,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种是负面的,认为它是第二个日本广场协议。
日本二战以后,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在1985年签署了广场协议,随后日本经济进入了90年代大萧条,这就有名的日本失去的10年。很多人认为,广场协议对日本是一个负向的作用。但实际上,看看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之后发生了什么,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
第一阶段,1990年到2000年,整个日本经济确实进入了了萧条,但是萧条的企业是哪些呢?有三类企业:1、过度多元化发展的企业;2、房地产企业;3、为上述两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这就是泡沫经济。而中国也已经有了这个苗头。像去年海航的危机,今年一季度爆出来的中民投流动性问题等,无一例外都是走多元化发展路线的企业;今年房地产企业的销量,很多头部也下降了20%左右;以及各种金融乱象,P2P的非法集资等,这些跟日本情况是一样的。
第二阶段,也就是在失去的10年之后,实际上日本进行了很多改革。2000年开始,日本实施了它的银行并购法,重塑了整个立法机制;2003年左右,日本东铁私有化,2年后日本西铁私有化,2011年左右,日本4条主要铁路全部实现民营化;随后日本邮政也实现民营化。进入到现在,日本的经济虽然在人工智能等顶尖IT领域方面未必比美国强,但在其他科技领域的高科技,如精细加工、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上,都是非常领先的。
可以看到,经过广场协议以及重新改革之后,日本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泡沫的成分减少了,实在的东西增多了。广场协议之前,日本的留学生一年约有7万左右,现在日本的留学生接近30万,扩大了4倍多;广场协议之前,日本游客每年不到500万,去年日本接待全球的游客2400万,翻了近5倍。
因此,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日本广场协议,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因素:外部因素导致泡沫经济的破灭,推动了改革,形成了新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非泡沫经济体。
在我来看,无论是从第二次加入WTO还是第二个广场协议的角度来说,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很多积极因素有可能在中国重演。
以均衡的资产配置应对不确定性 不要去赌未来
那么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该如何应对?
好买深刻相信资产配置的方法论。好买对金融产品分了四大类:类固收、对冲策略、股票、股权。我们最近又做了细的切分,将各大类产品切分成国内和海外的对冲策略、股票策略和PE策略,其实国内和海外差不多,但是类固收不同,国内的类固收有债基、地产固收、消金固收、现金工具,海外则是信贷、高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投资级债券、美元现金管理,这是我们对类固收进行的一个小小区别分类。今天主题中的”均衡配置”我们就从这些资产展开。
A股市场春节之后有一个极度的拉升,一下子涨了10%-20%,大家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大部分投资者的股票仓位在3月份有明显增加。我个人认为股票要不要加仓首先取决于你现在拥有多少股票类仓位。如果你的股票资产已经占比很大,就要慎重一点;而如果你在此之前已经减了不少,那你可以把它补回来。总体来说目前估值还在合理区间,沪深300的PE基本在13左右,属于历史相对的低位,从估值角度来说它不算贵。另外,未来上涨的机会可能大于继续下跌的机会。所以总体来说,我对股票比较乐观。
好买是专业与研究驱动的。我们推荐的私募股票类的产品,你在市场上不一定听过,但是可能在2年之后,所有的银行、第三方可能才开始卖这个产品。这就和我们的价值发现是一个道理,提前打埋伏,这也正是我们的新白马战略。
什么是新白马战略?我们认为,一家私募如果做到500、800亿的规模,它的业绩大部分情况会出现钝化的情况。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每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都是有边界的,他原来管理的产品规模在20-50亿,现在如果让他管理几百亿的产品可能会手忙脚乱。此外,大资金对于单个股票的操作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冲击,也就形成了冲击成本,例如你原来买入几万股对股票价格没有影响,但当你买进或卖出几百万股的时候,一买就涨、一卖就跌。你自己在影响这个价格而不是市场在影响这个价格。
我们近几年越来越重视什么呢?就是“小”、“新”、“白”的新白马标的的寻找。“小”是规模不要超过50亿;“新”是很多机构还没有发掘它;“白”是业绩具有持续性、长期为投资者创造了超额价值。
但寻找新白马不意味着我们在民间乱找很多草根。个人认为投资还是要训练有素的,过往大部分成功的基金经理都不是草根。虽然他是新的,但是我们依然要求他不管是管公募还是管公募专户或其他资管产品都要有10年以上的业绩记录。
我们挑选的新白马标的你在银行或者其他三方未必听说过。好买每年走访400个基金经理,天天在“挖红薯”,趁市场发现之前先把他挖掘出来。等他业绩出来之后,2年之后大家都盯上它了,规模可能就上百亿了,那个时候我们就静观其变,再去寻找新的白马。这就是好买在股票领域新白马战略,但是它需要极大的研究投入和实地的调研支持。
总体来说,要重视固收,但要逐步地降低配置比重。目前我们无论在政府类的杠杆、企业类的杠杆,还是个人部位的杠杆都已经偏高了。很明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开始稳杠杆。所以大家看到现在政府平台又放了,上市公司引发的大股东流动性质押危机,于是开始成立各种纾困基金,银行现在也有指标需要固定比例贷给中小微企业。此外,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年轻人的消费意识有时候是没有节制的,过度消费也是个很大问题。
固收是什么?固收就是债权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因为现在的资金面暂时的缓和就掉以轻心,还是要谨慎,适度配置。聚焦在头部前二十家房地产企业,优质地区的、相对发达地区的政府政信平台,以及头部的、最好有BAT背景或者实物场景的消费金融,我认为这三大固收的发行主体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中国对冲基金的处境一直比较尴尬,股票好的时候回报比它高,又有8%左右回报的固收、信托在后面顶着。所以对冲类资产一直没有引起大家过多的关注,但对冲类产品其实是非常好的产品。在海外,因为没有信托类产品,8%-10%这个收益部位,大部分高净值人群都用对冲、量化等产品来弥补。
随着固收类产品未来可能逐渐会爆发出兑付风险,对冲类产品是弥补8%-10%回报的非常好的替代品。因为股票的波动太大,虽然年化预期收益可达10%-15%,但波动过大,比如今年涨了20%、30%,但去年跌了20%、30%多,心脏如果不够强大可能承受不了。所以大家未来可以持续关注对冲类产品。
科创板的设立将为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带来重大利好。科创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往前推进,如果能够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去发展,将是非常好的事情:不仅能够出现一个真正聚焦在科技领域的一个专门的板,更大意义上它会带动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改革。这其中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注册制,即放权。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专家认为首批报科创板的6家企业中,有2家达不到高科技领域的水准,不应该上科创板。但其实,注册制的本质就是不要做事先审核,企业行不行不是由专家或者发审委说了算,它应该是由市场决定的。只要达到科创板上市条件就应该让它上市,能不能成功最终市场会检验。做得好,股价翻100倍;做的不好就一文不值,退市。因此我们很期待科创板让这些达到条件的企业上市,让市场去检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非常关注科创板,希望它能够真正按照注册制的模式去做,同时带动创业板、新三板。
我个人觉得美国经济目前总体来说是比较健康的,原因有几点:1、美国股市和经济周期一般是长周期,可能10年、20年都会持续一个调子;2、补坑的能力非常强。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的股市也只是下搓了20%、30%,过了几年后又填上之前的坑了;3、美国的科技实力还是占有优势。
此外,日本的经济也是有竞争力的。另外,我们比较了欧洲、美国、日本的股票指数,日本的核心上市企业PE只有十几倍,估值是偏低的。
去年C端人群中对保险类产品的需求有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说,30岁成家立业,保险需求和个人的风险是急速上升的,因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最大。
同时为什么近几年保险需求不断上升?因为不确定性。我们对于自己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其实都是担心的,经济越不确定,未来越不确定,我们越需要更多的保障。因此可以看到,在各个保险公司的产品中,与个人相关的,比如寿险、重疾险、医疗险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做正确的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好买作为一个财富管理公司最核心的方法论。
我们认为资产配置最重要的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也许股票现在亏一点,但可以在对冲、固收类的产品上赚一些,反之亦然。
现金管理工具是短期低收益产品,PE股权投资是长周期和战略性的武器,均衡配置可以降低风险。
还是很重要的就是克服人性,我们大部分的人性是什么?股票涨起来百分之百满仓股票;股票一跌,先跌10%没反应,跌到30%割肉,全部买固收、现金类的。其实都不对,正好做反了,但这就是人性。均衡配置能够让我们避免人性当中不可避免的那些弱点,所以资产配置是反人性的。
资产配置中,产品所有的增持、减持都是针对不同群体,同一个方案并不完全适用所有人群。为什么?资产配置有两个核心的变量:人与时间。
首先,人的不同对资产配置的要求不同。比如30岁是一种类别的需求,你有很强的现金收入,就应该重配浮动收益;但是到60岁、70岁,应该手里拥有更多的债券、货币基金甚至是银行储蓄。还有同样两个人是同学,教育背景一样,40岁,一个极度保守,另一个可能极度激进,所以资产配置也是个性化的。
其次,是时间周期的不同。比如看到沪深300在一个相对低的估值,同一个人,以前可能只配30%,现在可以考虑加到50%。
因此,我们会为高净值人群做特定的资产配置报告。就如威廉夏普所说,一个成功的投资者85%归功于正确的资产配置;也如巴菲特所说,一手有股票,一手有现金或者债券,才是逆势而上的配置之道。
最后,对于在座的投资人、基金经理、好买的投资顾问,我有三句话想对大家说:
投资人要做什么?投资人最重要的是选择好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一个好的财富管理机构,就像你专属的律师或者家庭医生一样,是了解你的,然后认真帮你去打理你自己财富,这是你要做的事情。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底层资产不是投资人做的事情。
好买要做什么?好买的投资顾问始终会记住我们是帮客人去做资产配置的,设计适合客户风险偏好的资产配置组合。
基金经理要做什么?就是选择最好的底层资产。
不错呀
交易方式还要看您个人的判断。就目前的情况…
可以买吗
刘老师专业
募集资金2.50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