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安信新三板诸海滨团队原创
全篇共11000余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注明来源,欢迎转载
阅读完整报告请点击“阅读原文”
港股“围城”——探析港股市场的“虹吸效应”与“二八分化”
港股市场2018年回顾
港股市场2018年回顾——估值下行,成交趋弱:港股市场今年整体处于下行区间,恒生指数当前PE水平在历史27%的百分位水平。年度成交总量来看,港股今年成交额达19.07万亿港元,四季度开始,港股成交走弱。随着人民币资金走弱,以及港股市场持续下行,年初至今南下的大陆资金持续撤出,今年港股市场吸引力较去年相比明显减弱。
港股市场 “二八分化”
港股市场 “二八分化”——近四成公司近一周出现“零成交”,小盘股交投冷清:港股今年以来成交量萎缩,近两周每日出现“零成交”的个股数量增加,12月10日-12月14日之间共848只港股出现过“零成交”(剔除长期停牌公司),占港股总数的比例为36%。出现“零成交”的多为小盘股,平均市值为15.54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ttm)为1.11亿元。但是也不乏百亿市值以上内资银行股出现交易日零成交,如浙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中原银行、九江银行等。港股市场机构投资人偏多,偏爱大盘股,市场的“一九分化”非常明显,仅腾讯控股一家公司全年的成交额就占到了全市场的12.69%,top10%的公司共244家,却吸引了全市场90%的资金。融资情况也呈现类似特点, 2018年港股增发融资共1545.53亿港元,而融资额最大的头部40家公司总融资额就达到1240亿港元,占全市场比例为80.23%,这些公司市值均在70亿港元以上,典型代表如阿里健康、阅文集团、碧桂园等。
新股“虹吸效应”
新股“虹吸效应”——发行和退市缺口扩大,IPO项目大量“吸筹”产生高比例破发:2016年以前每年港股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数量基本保持平衡,而2017-2018年该“剪刀差”明显走扩,港股市场股票供给量迅速增加。从首发融资规模来看,2018年港股首发融资达2816亿港元,创下2010年募资之后的新高。2018年港股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达34%,而上市后1个月内破发率达82%,上市后3个月内破发率达88%。
目前已有12家公司表达新三板+H股意向
目前已有12家公司表达新三板+H股意向,多为交易属性和利润属性头部公司:新三板目前已有12家公司表现出港股主板上市的意向,如果将新三板公司用股东户数(代表股权分散度)和2018E净利润(ttm,代表盈利体量)这两个维度来进行划分,可以看到12家“3+H”公司多位于第一象限中,即股东户数100户以上,2018E净利润(ttm)在5000万元左右。港股市场2018年IPO大量发行吸走大量筹码使得尾部的公司交投冷清,港股市场头部企业“虹吸效应”显著,无论是交易还是融资“二八分化”更加明显,企业在选择融资路径的同时还需谨慎考虑不同市场的特点。
风险提示
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下行
只要路是对的
就不畏惧远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诸海滨新三板 )
不错呀
交易方式还要看您个人的判断。就目前的情况…
可以买吗
刘老师专业
募集资金2.50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