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三板”加速市场出清 专家称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00家“新三板”公司摘牌,规模远超去年。此间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三板”成立5年以来,经过前期的“野蛮生长”,目前已逐步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
本图片由犀牛之星提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资料图:海口某证券公司营业部内的股民关注股市动态。

根据国内金融数据服务商东方财富的统计显示,截至9月18日,今年以来已有1121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平均每月超过100家,数量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017年、2016年摘牌公司总数分别仅为709家、506家。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19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新三板”所谓的千股摘牌,除了一部分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被强制摘牌以外,大部分是主动摘牌。后者主动摘牌的原因在于,部分公司因筹划赴A股或港股IPO等原因选择主动摘牌,部分公司则是因为融资运作未达预期、为降低挂牌相关财务费用选择离场。
比如,华龙证券就是出于IPO的考虑,华龙证券今年1月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需要,公司拟申请股票终止挂牌,8月15日公司正式摘牌;新高股份则是因为融资问题,新高股份此前发布公告称,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公司融资情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为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决定终止公司股票挂牌,9月14日新高股份摘牌。
在董登新看来,“新三板”的所谓千股摘牌看上去规模较大、来势汹汹,其实从“新三板”的发展历程来开,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不会影响“新三板”的长远健康发展。
“‘新三板’自2013年成立以来,吸引众多目光,大量企业纷纷申请挂牌,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挂牌企业就突破10000家。这些企业争相挂牌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想通过转板机制曲线IPO,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获取再融资。”董登新说,但能曲线IPO的毕竟是少数,且随着整体市场资金面的趋紧以及“新三板”热度的减退,融资难度也有所增加。
“因此,部分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重新考虑公司是否有挂牌的必要,并做出去留的选择,这也是新三板从野蛮生长走向理性、规范发展的表现,从长远来看,不会冲击‘新三板’的发展。”董登新强调。
广证恒生新三板分析师陆彬彬亦持类似观点。陆彬彬指出,今年多数摘牌企业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在0至1000万元人民币区间,优质挂牌企业摘牌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对于“新三板”企业未来总体发展质量持乐观态度。从目前情况看,“新三板”从增量市场转化为存量市场再到总数缓慢下降,市场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全国股转系统新闻发言人亦表示,部分未充分评估发展阶段、发展需求,对挂牌预期过高但自身规范程度不足的公司摘牌退出,是正常的市场出清,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提升市场运行质量。
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

  1. 刘 子沐
  2. 刘 子沐